甫榮獲2014英國學術電視獎(BAFTA)最佳迷你劇集及最佳編劇的《復生/ In the Flesh 》,大膽採用具開創性的反類型殭屍題材,是「BBC 出品、品質保證」的又一證明。在2013年首播一鳴驚人之後,今年推出的第二季也在上週正式完結,留下一個充滿伏筆與懸念的季終。在漫長一年的等待之前,想來向大家好好介紹這部多次在臉書叨叨念念的劇集,並對這兩季看下來的心得做一些分享。
猶記得去年打開《In the Flesh》第一集的心情。有鑒於同類型的殭屍題材和吸血鬼一樣被拍到爛,似乎看不到新意了,因此原本不抱什麼期待的,只是衝著BBC這個品牌來看一下,沒想到一看驚為天人,那前所未見的開創性題材帶給我一陣震撼。不再是大眾所熟悉的你追我跑、充滿腦漿與血腥的驚悚情節,新銳編劇 Dominic Mitchell 建造了一個人類和殭屍(PDS sufferers)共存的現實世界,透過全新的風格與切入視角,拋出了種種疑問、衝突與包容之課題 ──『如果殭屍是可以被醫治的,他們該如何重新融入人類社會?』這是殭屍類型片的全新嘗試,將層次進一步提升,絕對不是「英版陰屍路 (The Walking Dead )」 這麼簡單,在看完一季三集後立馬斷定其為年度最佳英劇,只想向BBC致上最高的敬意。唯一要說缺點的話,那就是這部劇實在是太過悲傷壓抑了,許多橋段都讓人不禁潸然淚下,看完久久開心不起來,面臨人生低潮的朋友們不要輕易嘗試啊 (笑)
▼In the Flesh 前導預告 :進入 Kieren Walker的世界
▼In the Flesh S1 預告片
故事發生在 2009年一次大復生(The Rising)之後,全球超過140,000個死人集體從墳墓中爬出,並在四年之中呈現狂暴狀態四處遊蕩、以人腦為食。直到人類發明了一種新藥,可以將殭屍由狂暴狀態控制住,他們不僅可以慢慢恢復思考,也擁有生前的記憶。這些施打過藥物的殭屍被送到諾福克(Norfolk)治療中心,經過幾個月的治療與訓練後便可以遣送回家,並透過某種程度的偽裝:戴上角膜變色片、鋪上一層厚厚的粉底、定期從脊髓的洞注入藥物,重新融入人類群體之中。他們這群人還被賦予了具高度政治正確性的官方名稱:「部分死亡症候群」 ( Partially Deceased Syndrome, PDS)。

故事的主角 Kieren Walker( Luke Newberry飾演),一個內向害羞的18歲少年,也從治療中心打包行囊,跟隨來接他的父母回到家鄉「諾頓村」(Roarton,同時是“rotten” 的諧音),正是 The Rising 最先發生的小鎮。然而「回歸家庭」並不如想像中溫馨、順利,和其他所有的PDS患者一樣,Kier 面對的不僅是人們的恐懼與歧視、宗教狂熱者的獵殺,還有和家人間那道巨大的隔閡、那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─ 『那個你曾經愛過的人,變成了另一個模樣出現,骨子裡還是原本的他嗎?』雖然回到家人的懷抱,但他不能外出露面,害怕鄰居說長道短、曝露身分;在家中也持續化妝戴隱形眼鏡;即使不能吃喝還要假裝用餐、假裝食物很美味,假裝一切都還是正常的。早已不想活下去的他,莫可奈何地重回這個冷漠的世界,眼看最疼愛的妹妹恨著他的「同類」、眼看各種不公的暴行持續上演,卻只能對著舊照片緬懷過往、黯然神傷,直到認識了勇於接受自我的PDS女孩Amy。這邊不得不稱讚新莓( Luke Newberry)的表現,那一雙大眼楚楚可憐的神韻,鮮活地刻劃了一位情感脆弱的藝術少年,也更加激起觀眾對他所受遭遇的心疼與憤慨。
![]() |
Kieren、Amy、Jem、Phillip |
殭屍哪有這麼美
在諾頓村封閉保守的社區中,有股勢力深深迫害著PDS患者,那就是當初在The Rising後政府無暇援助,小鎮為了自救成立的第一支武裝民兵組織:人類志願軍(Human Volunteer Force,HVF)。雖然事過境遷於居民心中的英雄地位不再,但他們在小鎮牧師大力宣揚與協助下,無視政府讓PDS患者回歸社會的政策,立志殺死每一個"殭屍",以維護小鎮居民的安全,甚至不惜動用私刑(說明傳統社會中宗教力量得以高過人權和法律)。印象最深的是鄰居 Ken 被發現私藏 PDS的老婆,HVF首領Bill深夜率人將她拖出來處刑,因為老太太跟人類太像Bill下不了手,於是他要她脫下隱形眼鏡,只因這樣比較不感到罪惡:『That's more like it.』爾後一槍爆頭。我無法描述看到這幕的愕然與憤怒,讓我想到歷史上那些打著宗教旗幟和種族優劣言論,不把人當人看的例子:納粹對猶太人種族滅絕、白人虐待黑奴、盧安達大屠殺..... 因為立上「非我族類」之名,他們的所作所為有了正統性,不受良心的苛責、不受傳統道德的制約,就像 Bill 敢於扣下板機一樣。
![]() |
Bill、Ken、Gary、Rick |
![]() |
"That's more like it." |
《In the Flesh》最值得讓人玩味的,是小鎮當中每個家庭皆存在不同形式的矛盾與衝突 ,讓這個故事更立體多面 。像是Kier和身為HVF要員的妹妹 Jem、在教會中激進發言以掩蓋自己藏匿PDS老婆的Ken、社區PDS志工Shirley與擔任教會書記的兒子Phillip等,當HVF首領Bill 的兒子Rick從戰場上以另一種模樣歸來,這種矛盾與衝突也更加激化了,甚至引發了一場無可避免的悲劇。 Rick的回歸也解開Kier深藏的黑暗秘密:他的自殺之謎。當年Rick不告而別前往阿富汗參軍,當他戰死沙場的消息傳來,Kier心碎至極而不願意獨活,『當你死的時候,生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。』於是他放棄了藝術學校的大好前程,毅然割腕自殺。老實說剛開始看這部就覺得有些同志的隱喻在裡面,沒想到編劇真的直接安排了這麼一段,只能說偉哉BBC啊(
![]() |
"沒有你的話一切都不重要了。" |
![]() |
"他們就像我一樣..... 你也要對我開槍嗎?" |
是說在科幻片中代入LGBT 隱喻不是新鮮事了,像《X戰警》就是常被拿來討論的例子,不論是同志、變種人、殭屍、人造人......,人類總是對於未知少數有著超乎異常的恐懼,必欲除之而後快。但在這些科幻片中,很少有像《In the Flesh》這般精細入微,LGBT議題不再是一個潛台詞,而是被大剌剌的搬上檯面 — 完美結合 "gay zombie" 這樣少見的設定,而被譽為自 Queer as Folk (UK)以來最好的LGBT劇集。記得先前看過Bruce LaBruce 的怪片《奧托,或者與死者一同上天堂 Otto; or Up with Dead People》,主角就是一名同志僵屍,據導演所稱那是電影史上的第一次,片中將同志和僵屍雙重身份合一,因為在異性戀霸權的世界,一些同志的生存情形如同死去的僵屍 ── "How could you kill yourself if you already dead?" 而在《In the Flesh》世界中,許多PDS患者的遭遇都可以與LGBT做聯結:有的人試圖偽裝自己成 "正常" 的異性戀(殭屍化妆、Gary對Kier說“I don't take orders from a lad who wears makeup”);有的人出櫃後父母表面開明接受,卻潛藏羞於見人的尷尬與不適(Walker一家);有的人無法理解孩子而抱持深深恐懼(Rick 母親);有的拒絕承認這一切,甚至因此斷絕親子關係(Rick 父親)。還有各種以愛為名行歧視之實的 "善意" :『你是可以被治療的、你可以變成和我們一樣』;以及宗教狂熱者的煽動,如同劇中牧師所言:『他們是邪惡的 、他們必須接受審判、這是上帝的旨意』 ,聽起來很耳熟不是嗎?
當然,除了同志的課題之外,《In the Flesh》牽涉的層面還可以擴展到社會上所有的小眾群體,所有因為「不同」 而遭受欺凌的人、所謂的"局外人"(outsider)。它可以是父權社會下的婦女、16世紀美洲的黑人、80年代的HIV患者、伊朗的同志少年、遭受歧視的新移民,也可以是戰後飽受創傷的軍人、被釋放的囚犯,在重回社會的過程中因種種冷漠隔閡遭受二次傷害,始終無法真正的融入於世。《In the Flesh》就是站在這樣的道德高度,描繪各種真實社會的不公,讓人幾乎忘了他是一部殭屍類型片了。
-tile.png&container=blogger&gadget=a&rewriteMime=image%2F*)
尾聲 Rick為了維護Kier,卸下層層妝容向父親Bill展示真我(出櫃),而臨崩潰的Bill 聽信牧師「第二波復生將帶回良善之人」的謠言,親自手刃了兒子並將他的屍體丟到Kier門前,Kier再次嘗到失去心愛之人的悲痛。這邊故事的發展就像一連串夢魘般的跑馬燈:Kier手握短刀衝到Bill家大聲質問("Because he WAS like me!")、Janet得知實情崩潰地用刀攻擊丈夫、Bill恍然若失如夢初醒、趕來的Ken為替老婆復仇一槍殺了Bill......。混亂中Kier奔向了那個他與Rick的秘密洞穴,岩壁上「REN+RICK 4 EVER」的刻字依舊清晰,他對前來的母親哭喊:『這就好像過去重現一樣!我不知道該怎麼改變它!』『我告訴你怎麼改變 :這次你好好活著。(This time, you live.)』我想Kier比起Rick實在幸運太多了,因為他擁有深深愛著、包容著他的家庭後盾,讓他在迷失之際得以找回正面的能量。聽著不善言辭的父親傾洩情緒、和兒子討論他的死亡,實在讓人熱淚盈眶,原來被留下來的人比離開的人更為苦痛。
![]() |
REN+RICK 4 EVER |
記得Bill曾恥笑Kier因懦弱而選擇輕生,但我不這麼認為,除了自殺需要極大的勇氣外,Kier在劇中多次展現出內心的堅強,例如走進被害女孩家中尋求原諒、 阻止HVF處死逮到的殭屍、向Bill大聲喝斥...... ,更甚看似勇健的Rick。這些勇氣得以支持他選擇堅強活下去、面對自己的第二人生。最終我們迎來了Rick的葬禮,也迎來Walker一家的成長,算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結束了。《In the Flesh》作為一個高概念的劇集,充分展現英劇比起美劇更為含蓄細膩、具人文色彩的特質,也是繼《Sherlock》《黑鏡》後又一高質量的精彩三集片,讓人在意猶未盡之餘更殷殷企盼著第二季的到來。
【Luke Newberry】

Luke Newberry
看了《In the Flesh》之後,當然少不了關注獨挑主角大梁的「新莓」底迪 Luke Newberry 。一雙褐色大眼彷彿隨時自帶美瞳放大片,外加逆天的長睫毛、小鹿般的眼神、時而狡詰的笑容、纖瘦的身軀,又是一枚冉冉上升的英倫好菜。童星出身的他,從七歲就開始致力於戲劇表演,11歲時出演電影《The Heart of Me》的安東尼一角,與海倫娜 (Helena Bonham Carter)有對手戲,也是這個經歷點燃了新莓對演技的渴望,後來加入培養諸多優秀演員的英國國家青年劇團(National Youth Theatre),在艾希特大學期間專攻英國文學,在校期間曾擔任戲劇《哈姆雷特》主演,之後他到布里斯托老維克戲劇學校 (Bristol Old Vic Theatre School)進修演技,並於2011年順利畢業。
生日:1990/02/19
身高:180cm
出生:英格蘭德文郡
IMDb:http://www.imdb.com/name/nm0627639
IMDb:http://www.imdb.com/name/nm0627639
![]() |
英倫好菜 Luke Newberry |
![]() |
雌雄莫辨的小新莓 |
從出道以來 Luke Newberry 多在舞台劇領域打滾,代表作是2012年於英國皇家國家劇院出演《安蒂岡妮 / Antigone》的Haemon。同時他也在各種藝術短片及大小螢幕上做客串,包括電視劇《我的老爸是首相 /My Dad's the Prime Minister》、《Doctors》(飾演一名出櫃同志少年)、《8 Minutes Idle》(有裸露演出XD)、近期的《Mrs. Biggs》、《時光痕跡/Lightfields》,以及電影《唱快人生/ Quartet》《安娜·卡列尼娜/Anna Karenina 》《鋼鐵力士 / The Legend of Hercules 》和金馬影展片《科學怪軍團/ Frankenstein's Army》,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,
![]() |
(左下) 電視劇 Doctors (右排)電影 The Heart of Me |
![]() |
(上排)舞台劇 The Aliens (下排)舞台劇 Antigone |
![]() |
(上排)唱快人生 、科學怪軍團 (下排)8 Minutes Idle 、Lightfields |
![]() |
(左排) Sherlock (右排)哈利波特、Mrs. Biggs |
Luke Newberry 早期可以說是默默無名,大都出演一些小成本電影和龍套角色,直到《In the Flesh》才算是闖出了名聲,並以24歲之姿被提名BAFTAs最佳男演員獎項,雖然最後輸給《南崖》的Sean Harris ,但他開始受到了大眾的關注,Interview 雜誌也以「新發現」為題做了專訪。看來尚且年輕的新莓底迪,未來還有好一大段路要走呢。
![]() |
新莓與《In the Flesh》導演、編劇 |
![]() |
(左)BAFTAs 2014 (右)2013 英國獨立電影獎,與另一枚英倫好菜 Freddie Fox |
![]() |
Interview Magazine
|
▼ 短片 Eradicate (2012)
▼ 短片 Dance for Me (2013)
➟ 2014 BAFTA Television Awards 紅毯採訪
➟ [Interview雜誌] DISCOVERY: LUKE NEWBERRY
➟ [FAULT雜誌] FAULT FUTURE: ACTOR LUKE NEWBERRY ‘IN THE FLESH’
➟ [FAULT雜誌] FAULT FUTURE: ACTOR LUKE NEWBERRY ‘IN THE FLESH’
【In the Flesh: Season 2】

經過一年的等待,《In the Flesh》第二季終於開封,或許是聽到編劇的心聲,BBC一口氣增加到了六集的篇幅,劇情的觸角也更深更廣了。在上個事件過後,諾頓居民與PDS患者小心翼翼的和平共處著,對外界發生的事物漠不關心(包括狂暴殭屍與因此死亡的Ken),就如同小鎮四周谷地延綿的蒼涼景色,居民被緊緊包裹在其中,過著平淡封閉而壓迫的生活,直到議員Martin女士的到來,才打破這個假象的平衡,為新一季揭開了不安穩的序幕。
-tile.png&container=blogger&gadget=a&rewriteMime=image%2F*)

回歸到主角線上。本季一開始的Kier雖然看似堅強,卻還未真正走出傷痛,甚至有種更為陰鬱的感覺。他到Rick墳前傾訴心事,但那個人永遠都聽不見了;他從不拔下隱形眼鏡,即使那深深傷害眼球;他不僅沒有每日自我肯定、還把鏡子用布緊緊蓋住;他擔心好友Amy漸漸走偏,做著不為人知的危險任務;他想去對PDS患者更為寬容的巴黎追逐藝術夢,卻因為新的的法規被困在諾頓村遙遙無期。這一切是如此令人難受、抓狂,直到那個一屁股坐在Kier墓碑上、Amy所謂的「未婚夫」、自稱12門徒的男人Simon Monroe 橫空出現,事情才漸漸有了改變。
![]() |
I'm talking to you, and you're not even here. |
Kier和Simon會走在一起不是偶然。如果說Rick是和Kier一起跌跌撞撞、在傷痛中找尋自我定位 ; 那麼揭示反旗的Simon就像是一個年長的啟蒙者,教導Kier如何接納自己的本質,然後有一天發現他成長的比自己堅強,好比Queer as Folk中的Brian之於Justin。你可以看到在這段新的感情關係中,Kier變得更有自信,也更加成熟了,包括幾次主動的接吻(是說BBC官方不知道是為了衝收視率還是怎樣,頻頻在推特預告親親放閃啊!)。或許Kier從Freddie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,當聽到
![]() |
First Kiss |
![]() |
根本神還原 XDDD(笑哭) |
![]() |
見家人的概念。 |
而在爆氣之後Kier幫自己與Simon卸妝的喬段,美好得讓人百看不厭,混著悲傷、壓抑、釋然、解脫種種情緒,看西蒙叔睜大了眼目不轉睛的模樣,我想殭屍卸妝就好比人類上妝的效果,費洛蒙激增啊。 "I found the First Risen. You should see him. He's beautiful ! " 最後Simon 通報了先知,那一句『他真是美』實在是太有愛了,卻也預示了大叔在任務與愛情之間掙扎的開虐節奏。(哭)
-tile.png&container=blogger&gadget=a&rewriteMime=image%2F*)
順帶一提飾演西蒙叔的愛爾蘭演員Emmett J. Scanlan,因為出演英國長壽肥皂劇《Hollyoaks》中同志支線的角色 Brendan Brady,一個變態易怒又溫柔多情的大叔,而大受圈內歡迎。現年35歲的他整整和新莓相差11歲(一直在吃嫩草的概念),雖然是個直男(與前妻育有ㄧ女、現任女友是Claire Cooper)卻拍了不少同志雜誌的香豔
![]() |
Emmett J. Scanlan(cr. Gay Times) |
![]() |
叔就是態度。 |
![]() |
看大叔和《Hollyoaks》小男友 Kieron Richardson 私下多親密啦!(哭) |
▼ Simon/Kieren Fanvid 剪輯
再來談談結尾兩集的線索。其實我個人挺喜歡第五集的(雖然整體有些沈重就是),運用閃回穿插的方式向觀眾交代了Simon的來歷,以及Victor Halperin 和 John Weston兩位醫生(名字取自於30年代經典恐怖片《White Zombie》的導演和編劇)如何發明新藥的過程:利用最早對藥物有反應的Simon做實驗。一開始的Simon其實是相當無害的,在飽受一番折磨與不能變回原本樣貌的失落後,他總算得以跟著父親出院回家,然而卻得知自己狂暴時闖入家門將母親吃掉的事實,最終被無法接受的父親掃地出門,走投無路下加入不死先知的門下,成為了12門徒之一。S205當中充斥濃濃的宗教氣息,包括Simon受實驗的姿態如同背負十字、Simon開門見到12門徒的構圖如同《最後的晚餐》,而耶穌第一門徒聖彼得 (St. Peter) 的本名剛好就叫Simon(當然西蒙叔也可能是叛徒猶大)。看到這裡可以合理懷疑先知是製藥廠醫生之一(John名字比較符合宗教意義,但Victor的優劣理論好像有哪邊不對勁),然後整個復生就是一個用宗教來包裝的科學陰謀安捏。
-tile.png&container=blogger&gadget=a&rewriteMime=image%2F*)
如果說「The Rising」是上帝所賜予某一群人的獨特天賦(好比不同的性傾向),你會將其視為寶貴的「第二次機會」、驕傲的走出去,還是為了自己所愛的家人委屈求全,在所謂的「義務」當中掙扎?在第二季中性向的認知已變得不重要,更多講述的是「懷抱自我」的課題,就像季末Kier終於在Simon的影響、以及接踵而來的事件衝擊下,漸漸接納自己,他卸下了妝容、替自己辯護,卻沒想到原以為深愛著他的家人竟漸行漸遠。是說不覺得Kier 父母的態度轉變太快嗎? 或許是被兒子也曾經吃過人的事實嚇到,不僅將Kier鎖在房中,還想把他送回諾福克治療所,讓人懷疑先前的理解只是個表象(但在Kier狂暴時又莫名的相信他, why)。而此時Simon又躲到城市去醞釀他的殺妻任務,更讓Kier顯得無助讓人心疼了。
最後我們迎來眾人各懷鬼胎的慶典高潮:Martin議員知道了真正第一個復生的人是Amy,決定放任ULA的行動以迎來第二次復生(是說一開始她的立場根本就和ULA相同,根本不需要去刺激那些PDS 患者啊); Simon手握刀刃前往Kier的住所 ; ULA成員與巡邏的諾頓村民在墓地中交鋒 ; 而Kier被發瘋的Gary硬逼著使用了藍色赦免,開始狂暴化(某種意義上Gary根本Siren的紅娘好嗎)。 在墓地中Kier與父親的對峙叫人神經緊繃,目睹這一切的Simon掙扎著是否要繼續完成任務,有讓人回到第一季Rick被逼著去手刃Kier的即視感啊!而當酒吧老闆娘開槍射擊Kier時,西蒙叔還是口嫌體正直的衝了出去,替Kier檔下了子彈。或許是看到Kier居然能對抗藍色赦免大受震撼, 『沒有第二次復生了。』Simon就這樣選擇背離不死先知的信條,與愛人長相廝守。不過個人認為這個轉折有點匆促,感覺可以呼應第五集的痛苦經歷,多加一些情節展現Simon的內心掙扎與情感轉變。
守在弟弟墳前的Martin發現Amy居然沒被殺死,喪心病狂之際親自將她用亂刀桶死(哭),並在全村民面前攤牌:她想要引發二次復生以喚回死去的弟弟。是說編劇證實Amy的確是第一位復生者無誤,但為什麼是選Amy呢?編劇解釋因為大部份的人都認為主角會是那個「特殊之人」,所以他反其道而行讓通常被大家「忽略」的Amy 成為 special one,而她那些看似生病的“症狀” 是因為逐漸變回人類(rehumanising),所以不需要再服用藥物了。然而Amy必須以死證明第二次復生不會發生──至少不會以預言所說的形式發生,雖然早有預知,不過看到好不容易找到真愛的Amy和Philip就這樣被拆散,實在是相當感傷。那精心打造的「Amy式」葬禮讓人在傷痛中帶著一絲莞爾:擬定好的邀請名單、華麗的dress code、彩繪的精巧棺木 ...... 她總是有所準備。而Amy墓碑的兩個生卒日期以及墓誌銘採用英國詩人丁尼生(Alfred Tennyson)的詩句,都是我相當喜歡的細節。
另外,少了三集的篇幅限制,這季多了不少人物支線和有趣的橋段,像是 Zombie Party 穿壽衣、吃羊腦(殭屍界的搖頭丸)的設定,完全神來一筆!還有飯店媳婦和愛碎嘴的婆婆,劇透甚麼的完全罪大惡極啊 XDDDD (笑)另外也添加了不少條感情線篇幅,除了Siren小倆口放閃之外,還有幾對「人屍戀」蠻值得玩味的(但都沒好下場就是 愛到卡慘死)。首先是我們的Jem妹 和青梅竹馬的通靈殭屍男 Henry,『我之所以復生就是為了要和Jem在一起』、還口口聲聲叫 Kier『哥 我要娶妳妹妹!』實在太純情太可愛,可惜戲份沒多少就被心上人一槍GG了(被Gary一燒也無法再復生了吧),造就Jem其後無法磨滅的陰影。這邊延續第一季的道德觀反思,究竟在生命存亡之際的所作所為,是否就可以不受道德的約束與事後的審判呢? 如同Kier 因狂暴時殺害 Lisa 而痛苦,Jem也因HVF時期的所作所為背負沉重的罪惡感,尤其是在誤殺Henry後更是數度崩潰,結果居然促成她和Gary這對狗男女看對眼,實在是讓人氣急攻心、只想吶喊:居然跟這個矮個兒渣子在一起搞毛啊!(阿第一季的未婚妻跑去哪?)
第二對是 Freddie 和其生前老婆 Haley 的故事,花費了一整集時間鋪陳,可以說是全季最精彩的支線了。看Freddie用盡一切心血、努力去贏回已「向前看」的妻子的心,卻終究跨越不了那道先天上的鴻溝,輸給了殘酷的現實,如此平凡真實又莫可奈何,讓人為之掬一把淚水。而Freddie和Haley正好與Kieren和Rick、Simon的關係做了一個對照,也促成了之後Kier的覺醒。最後是人人都愛的Amy和 Philip。個人認為Philip是在這一季被塑造相當成功的角色,從上一季沒什麼存在感的小角色、唯唯諾諾的政治牆頭草,到因PDS妓女事件的轉變,勇敢地為真正「對的」事情發聲(果然是好孩子啊),因此終於獲得心上人Amy的愛,讓觀眾看見了他的成長,也為他的痛失哀悼。是說這對小西批在一起之後的約會相當有愛,可以是說本劇少數會讓人嘴角上揚的橋段吧! 也很高興Amy能在被戴綠帽之後 找到好歸宿,一個不論她「是熱是冷」都真心愛著她的人,縱使結局注定是悲傷的。
![]() |
Jem& Henry |
![]() |
飾演Freddie 的演員 Bryan Parry |
![]() |
Amy & Philip |
再來談談結尾兩集的線索。其實我個人挺喜歡第五集的(雖然整體有些沈重就是),運用閃回穿插的方式向觀眾交代了Simon的來歷,以及Victor Halperin 和 John Weston兩位醫生(名字取自於30年代經典恐怖片《White Zombie》的導演和編劇)如何發明新藥的過程:利用最早對藥物有反應的Simon做實驗。一開始的Simon其實是相當無害的,在飽受一番折磨與不能變回原本樣貌的失落後,他總算得以跟著父親出院回家,然而卻得知自己狂暴時闖入家門將母親吃掉的事實,最終被無法接受的父親掃地出門,走投無路下加入不死先知的門下,成為了12門徒之一。S205當中充斥濃濃的宗教氣息,包括Simon受實驗的姿態如同背負十字、Simon開門見到12門徒的構圖如同《最後的晚餐》,而耶穌第一門徒聖彼得 (St. Peter) 的本名剛好就叫Simon(當然西蒙叔也可能是叛徒猶大)。看到這裡可以合理懷疑先知是製藥廠醫生之一(John名字比較符合宗教意義,但Victor的優劣理論好像有哪邊不對勁),然後整個復生就是一個用宗教來包裝的科學陰謀安捏。
-tile.png&container=blogger&gadget=a&rewriteMime=image%2F*)
如果說「The Rising」是上帝所賜予某一群人的獨特天賦(好比不同的性傾向),你會將其視為寶貴的「第二次機會」、驕傲的走出去,還是為了自己所愛的家人委屈求全,在所謂的「義務」當中掙扎?在第二季中性向的認知已變得不重要,更多講述的是「懷抱自我」的課題,就像季末Kier終於在Simon的影響、以及接踵而來的事件衝擊下,漸漸接納自己,他卸下了妝容、替自己辯護,卻沒想到原以為深愛著他的家人竟漸行漸遠。是說不覺得Kier 父母的態度轉變太快嗎? 或許是被兒子也曾經吃過人的事實嚇到,不僅將Kier鎖在房中,還想把他送回諾福克治療所,讓人懷疑先前的理解只是個表象(但在Kier狂暴時又莫名的相信他, why)。而此時Simon又躲到城市去醞釀他的
![]() |
《In the Flesh》 S206 |
![]() |
各種被推倒 |
![]() |
You're incredible , Kieren. |
"I hold it true, whate'er befall; I feel it when I sorrow most
無論如何,我堅信此真理;當我傷心至極時更能體會:
'Tis better to have loved and lost:Than never to have loved at all."
寧願愛過卻又失去,也不願從未放手去愛。
--- Alfred Tennyson《In Memoriam A. H.H.》
比起第一季的小品感,第二季因為將格局擴大不少,又同時展開了不少支線,加上或許是新手編劇對於節奏的掌控還不是很熟練,一做大就難免有種收不太回來的感覺。比較可惜的是前面提到Simon叔的心境轉變,以及Walkers一家的態度波折都略顯突兀,而沒辦法像第一季在情感上那樣打動人心。不過瑕不掩瑜,我認為第二季在架構層次的提高、以及對於現實生活中各種小人物所面臨的困境,都有更多的著墨,讓人相當有共鳴,也有讓人想繼續深掘的吸引力。
而在本季結束後也留下了不少伏筆,像是Amy到底有沒有死透?藥廠人員為什麼要挖掘Amy的屍體?Kier出現了rehumanising 的症狀(手顫抖、流出眼淚),是否也會復活變回人類?然後我在猜想所謂第二次復生(Second resurrection)應該是指殭屍的心臟開始跳動、逐漸變回人類,甚至成為更優越的物種?(先前Simon說他會分開水、Henry會通靈該不會是伏筆..... 變種人的概念XD)而預言說「殺了First risen、迎來Second resurrection」,是因為在第二次復生前必須先經歷一次死亡?所以Amy的死亡其實是照著預言在走的。不過這又或許是藥廠的一個陰謀,因為他們需要Amy的身體作為他用?不管怎樣一定不會朝宗教方面解釋就是。然後預想第三季重點應該會放在H&W藥廠解密和ULA的反撲上(ULA還以為Kier是 First risen),然後總覺得Simon叔會吃便當(哭)。只是第二季收視率沒有很理想,加上傳聞BBC 3 將在明年關掉轉變為網路播放的模式,實在很擔心會不會被砍掉啊啊啊啊啊!!(The Hour的陰影) 希望得到BAFTA有讓老闆們重拾一下信心才好。
無論如何,我堅信此真理;當我傷心至極時更能體會:
'Tis better to have loved and lost:Than never to have loved at all."
寧願愛過卻又失去,也不願從未放手去愛。
--- Alfred Tennyson《In Memoriam A. H.H.》
![]() |
poor Philip. |
除了Amy 必然的死亡外,結局意外的還算圓滿(本來還以為新莓會繼續剋夫 下去,讓西蒙叔吃便當啊)。Martin議員被逮捕並認定為精神錯亂,維生黨在居民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; Simon決定選擇跟隨愛而非教條,還被Kier不小心婊到『去相信這個愚蠢的謠言』 ; Kier父母接受了為兒子擋子彈的Simon,還問他有沒有地方住的地方 (要入贅嗎); Jem與哥哥和好並決定和Gary分手,也坦承了殺害Henry的罪愆 ; Kier終於能夠驕傲的面對自己的模樣,並決定留下來陪Jem一起度過難關。於是諾頓村又恢復了人類與PDS患者和平共處的日子,只是這次的平和又能持續多久呢?
![]() |
終於能夠微笑面對鏡中自己的Kier |
比起第一季的小品感,第二季因為將格局擴大不少,又同時展開了不少支線,加上或許是新手編劇對於節奏的掌控還不是很熟練,一做大就難免有種收不太回來的感覺。比較可惜的是前面提到Simon叔的心境轉變,以及Walkers一家的態度波折都略顯突兀,而沒辦法像第一季在情感上那樣打動人心。不過瑕不掩瑜,我認為第二季在架構層次的提高、以及對於現實生活中各種小人物所面臨的困境,都有更多的著墨,讓人相當有共鳴,也有讓人想繼續深掘的吸引力。
![]() |
Kier 也將會rehumanising嗎? |
而在本季結束後也留下了不少伏筆,像是Amy到底有沒有死透?藥廠人員為什麼要挖掘Amy的屍體?Kier出現了rehumanising 的症狀(手顫抖、流出眼淚),是否也會復活變回人類?然後我在猜想所謂第二次復生(Second resurrection)應該是指殭屍的心臟開始跳動、逐漸變回人類,甚至成為更優越的物種?(先前Simon說他會分開水、Henry會通靈該不會是伏筆.....
【Keaton Henson】

看過《In the Flesh》的朋友們,想必對劇中的配樂相當印象深刻。從第一季到第二季末,劇組大量了使用一位音樂人的音樂貫串,他正是來自英國倫敦的吟遊詩人 Keaton Henson (基頓韓森)。1988年出生的他,身兼插畫家與創作歌手雙重身份,除了本身帶有反社會、孤獨陰鬱藝術家特質外,Keaton Henson的創造物也是同樣悲傷、纖細而美麗,尤其是歌曲中總充斥著濃濃的詩意與愁緒,聆聽那一字一句低啞的緩聲吟唱,叫人不禁跟著潸然淚下,搭配《In the Flesh》的劇情實在有畫龍點睛的效果。
最後,整理一下片中幾首讓人印象深刻的Keaton Henson歌曲,也順便喚回一些名場面的回憶:
S101:片尾曲
S103 (季終) : Rick葬禮、片尾曲
S103 (季終) : Rick葬禮、片尾曲
S202 : Kieren穿上志工服、Jem的朋友照顧臥倒病床的母親
有陣子不停重複撥放、每聽必哭的歌曲。
S203 : 片尾曲
S204 : 片尾曲
反覆的 "Damn, I love....you." 實在是太洋蔥了QQQQ
S206 (季終) : Amy的葬禮配樂
★ Keaton Henson 相關連結
http://www.keatonhenson.com
http://www.keatonhenson.com/site/look.php (音樂錄影帶集合)
http://keatonhensonwords.tumblr.com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keatonhensonfans
http://www.keatonhenson.com/site/look.php (音樂錄影帶集合)
http://keatonhensonwords.tumblr.com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keatonhensonfans
參考資料: IMDb、豆瓣、BBC、HUNGRY、Interview、sosogay、In The Flesh Wiki、Den of Geek
影片來源: Youtube
全篇內容親自撰寫,未經許可請勿轉載、引用,謝謝!
全篇內容親自撰寫,未經許可請勿轉載、引用,謝謝!
7 comment
老實說我還沒繼續看第二季
ReplyDelete因為我實在覺得這部戲有夠沉重
在疲憊下班後跟偷閒的兩個假日我只想抱著愉悅的心情玩電腦
等到有一天心血來潮的時候我才會想去看那六集XD
看完K大寫的文重新讓我想起第一集KEN的老婆被殺了之後的心情如此震撼
我只是想抱個輕鬆心情看劇阿...自此之後我看二三集都拖了蠻久才看
因為我知道一旦看了又要鬱鬱寡歡一陣子XDDD
小小聲說....英倫的菜真的出不完XD
@丸子親(?)
ReplyDelete真的會抑鬱寡歡啊XDDDD (認證) 但第二季我覺得有小甜啦!
可以為了小西批看一下~~啦(心虛)
我倒覺的十分精彩
ReplyDelete四處充滿甜蜜空氣,有時些微沉重,但整部影集張力很夠味
....帥哥絕對是這部的看點(另外他的配樂絕也是一絕整個和影集交溶在一起)
花了二天把一、二季看完,只能說第三季快來吧!
@夜盲
ReplyDelete四周充滿甜蜜空氣到底是xDDDDDDDD (已笑)
果然西批才是本體啊
真的是太好看的一部影集啦!
ReplyDelete而且我也覺得目前最喜歡三部英劇是black mirror Sherlock 和這部耶
版主你文章分析的好厲害
但我第二季還沒看完不想破梗(笑), 之後再來補完!
雖然我現在就在擔心第三季不知道要等多久了..
你寫的真的太棒了!
ReplyDelete版主在文章中寫到『我在猜想所謂第二次復生應該是指殭屍的心臟開始跳動、逐漸變回人類,甚至成為更優越的物種?....而預言說「殺了First risen、迎來Second resurrection」,是因為在第二次復生前必須先經歷一次死亡?所以Amy的死亡其實是照著預言在走的。』
ReplyDelete如果版主的猜測是對的,那麼被父親殺了的Rick也許就有可能再次復生?!